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開幕
占地面積:1000平方米;
館址:深圳福田;
竣工日期:2021年8月;
8月26日,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揭幕儀式在香蜜公園舉行。作為深圳市首個采取市、區共建方式建設的市級垃圾分類科普場館,該館將面向公眾免費開放。
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占地約1000平方米,位于香蜜公園花蜜湖畔。這里原本是一座半開放式的資源回收處理設施地,后經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、福田區政府共同打造,成為集旅游、研學、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垃圾分類科普基地。
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,館內分為三大主題空間,從歷史和現實、國外和國內、技術和理念等不同視角講述垃圾分類的“前世今生”,并聚焦深圳總結超大型城市垃圾分類模式和經驗,為全國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深圳樣本。
博物館展廳效果圖實拍
截止2020年12月,項目目前尚未完成,深圳龍程威尼工程團隊仍然在加班加點的趕工程進度。以下展廳效果圖是現場施工的時候用手機拍攝的,與大家分享一下,實物比照片有感覺。
廣東中山芯片存儲博物館
展廳設計、施工公司:深圳龍程威尼科技有限公司。
時間:2019年4月。
廣東中山某博物館歷時5年籌建,總面積約5000平米,內設三個主題展廳、一個報告廳和一個小型展覽館。各篇章均展出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大量真實物件,當中包括有從結繩記事、甲骨留痕的無電存儲,到圖靈機出現后帶來的有電存儲、無線存儲,再到現在各類AI智能存儲。
中山芯片存儲歷史博物館在歷史文化展廳內,代表了國內頂尖存儲芯片水平的長江儲存32層三維閃存晶圓也是罕有地展出,該芯片是中國首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尖端閃存芯片,也是有望使中國進入全球存儲芯片第一梯隊的重要技術結晶。
走入博物館,三個主題展廳按照存儲歷史、生活、行業篇章依次展開。據介紹,整個存儲歷史博物館歷時5年籌建,總面積約5000平米,內設三個主題展廳、一個報告廳和一個小型展覽館。各篇章均展出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大量真實物件,當中包括有從結繩記事、甲骨留痕的無電存儲,到圖靈機出現后帶來的有電存儲、無線存儲,再到現在各類AI智能存儲。
直徑30米的莫比烏斯環
莫比烏斯環是一種拓展圖形,它們在圖形被彎曲、拉大、縮小或任意的變形下保持不變,只要在變形過程中不使原來不同的點重合為同一個點,又不產生新點。換句話說,這種變換的條件是:在原來圖形的點與變換了圖形的點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,并且鄰近的點還是鄰近的點。這樣的變換叫做拓撲變換。拓撲有一個形象說法——橡皮幾何學。因為如果圖形都是用橡皮做成的,就能把許多圖形進行拓撲變換。例如一個橡皮圈能變形成一個圓圈或一個方圈。但是一個橡皮圈不能由拓撲變換成為一個阿拉伯數字8。因為不把圈上的兩個點重合在一起,圈就不會變成8,“莫比烏斯環”正好滿足了上述要求。
直徑30米的莫比烏斯環在2021年7月份甲方初步觀看時,甲方驗收人員表示非常滿意,另外項目地址就在深圳,若您也想打造一個莫比烏斯環,可以前來參觀,也可以與深圳龍程威尼聯系,進行定制。